宝山,原是上海传统的工业城区。如今,这个“钢城”开始变得“温柔”起来:逸仙路沿街的房屋外墙上挂满了爬山虎、扶芳藤;市民在不久的将来,出门500米便能遇见街心花园。
去年岁末,宝山区委六届五次全会提出“123”生态绿化民生工程,即一个万,两个十,三个百:建设万米墙体绿化;打造十大特色城市公园、建设十幅大型休憩绿地;改建百个市民街心花园;培育百条景观林荫道路;保护百棵百年古树名木。据悉,该工程计划在三到五年内完成。
“一个万”绿色植物爬上围墙
日前,市民游客乘车从殷高西路到吴淞大桥,看见了逸仙路右侧一边的围墙上布满了爬山虎和扶芳藤,这就是万米墙体绿化的一道风景和缩影。早在2013年4月,宝山区已被全国绿化委员会正式命名为“全国绿化模范城区”。“天蓝、水清、地绿”成为宝山的新名片,宝山的生态绿化建设现又开始从“点、线、面”纵横渗透,鼓励机关、学校、企事业单位在有条件的情况下,让高架桥柱、建筑立面、小区围墙增绿添彩,变“硬城”为“软城”。
“两个十”撑起生态大树骨架
如果把宝山的“123”工程比作是一棵生态大棵,那么10座特色公园、十个大型绿地就是大树的骨架。宝山建绿,是要把城市文化融入绿树丛中,3至5年内,在现有22座公园及2座在建公园的基础上,融合宝山历史、宗教、科技、文化、教育、旅游、体育等内涵,着力打造十大特色城市公园,如顾村公园的四季花卉、炮台湾公园的湿地景观、临江公园的抗战遗存、闻道园的徽派文化、钢雕公园的工业痕迹等。今年已计划在临江公园扩建淞沪抗战纪念馆,筹划在大华行知公园内集中展示教育家陶行知的生平事迹。此外,宝山还将在五年内打造郊游休闲空间的十幅大型休憩绿地,主要得益者为南大地区、顾村大居、罗店大居及庙行、杨行、月浦、罗泾等地区的宝山市民。
“三个百”出门500米就有公园
大公园大绿地有了,但许多市民游客到公园或许太远。宝山区相关部门经过反复摸底听取意见,决定让居民出行500米就有一处街心花园,花园内既有活动场地,又有锻炼设施,居民从早到晚都可以来这里活动休憩。“让老百姓进入身边的绿地动起来”,这就是建百个街心花园的初衷。
牡丹江路上,从水产路到双城路一段是百条林荫道路的示范,两边树荫如盖,在气温高达到40℃时这里平均气温要比别处低5℃以上。据了解,宝山人还将改造、新建100条这样的林荫大道。目前,宝山有75棵古树名木,树龄450年。在此基础上,宝山正广泛收集散落在民间的古树名木,有望在三年内将保护范围扩大到100棵。同时,深挖古树背后的故事,让宝山的老百姓都来认养古树、爱护古树。